简体 | 繁体 电子邮箱

积极回应诉求拆解矛盾

  转载9月29日澳门日报(作者 春耕) 香港近年被政制问题缠绕,社会分化、仇视情绪严重,由学生静坐示威,演变成提早“占中”。经过今次事件后,社会该理性思考如何愈合的伤痕,安抚各界不安的情绪。

  香港过去十年经济并非停滞不前,得益内地一系列支援政策,迅速摆脱“非典”的经济低迷期,各行各业迅速复苏,失业率持续下调,甚至跌至不足百分之四,就西方经济指标而言,基本上接近全民就业。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情况不但无法消弥社会怨气,反而各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部分港人将不满、怨气矛头直指内地,并付诸行动迁怒于内地游客。诚然,内地游客旅游文明有待改善,但迁怒于以正常渠道出游、没有做出违法行为、未有背离社会道德文明的内地客又是否合情合理?一刀切抗拒内地游客,并非两地正常交流的表现。

  为何独针对内地游客,只有内地游客备受歧视?长久以来,香港在大中华区的法制、经济走在前端,令港人自觉优越。然而当内地经济腾飞,内地中产阶级壮大,一线城市与香港的差距不断收窄,香港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周边追赶,自鸣得意的优越感逐渐被赶上,又未发展出新的定位及竞争优势,令香港社会反而陷入迷失、迷惘。在未有新的发展方向下,将积压的问题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加上政治人物煽风点火,引致今天的社会撕裂,各界不愿乐见。

  近年参与社会运动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正是学生、年轻人对自身未来的前途感到忧虑、仿惶,尤其是楼价高、物价高等问题旷日持久,没有得到合理缓解,社会潜移默化,学生未毕业就先感受到社会压力,年轻人更承受重大的经济压力,更容易令人感到迷惘、灰心。因此,当经济发展后,更重要是为年轻人燃起对未来的信心,建立有望达到的目标前景。以上并非单纯透过内地政策扶持、经济发展即可解决,还需要政府政策引导。

  台湾、香港今年先后出现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澳门也有反离补法案的游行、集会,虽然引致的原因、结果各不相同,但同样反映各界对政策、经济发展现状的不满,又缺乏疏导不满情绪的渠道,积压下来终酿成大规模的社会事件。经过今年的各种事件,说明尽管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及时疏导社会矛盾,避免问题持续恶化。

0100204102500000000000000111546412705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