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央关心支持和特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澳门平稳完成了回归后的首次处理政制发展问题。通过对澳门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进行修改,以及修订本地选举法律,为澳门特区2013年、2014年两场选举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政制,是政治体制的简称。所谓“政制发展”,并非是对特区整个政治体制的改动,而是专指对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作出修改。澳门基本法第47条和附件一规定了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即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依法选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基本法第68条和附件二规定了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立法会多数议员由选举产生,由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和委任的议员三部分组成。两个产生办法同时还规定,2009年及以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备案。这里既规定了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的基本办法,又规定了修改两个产生办法的程序,这就为修改两个产生办法提供了空间。也就是说,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经过特定的法律程序,对两个产生办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如何修改,决定权在中央。
澳门回归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人口及选民数量有较大增加,登记选民由2001年的15.98万人逐步增加为2009年的24.98万人。与此同时,居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扩大政治参与的诉求逐步增多,澳门社会陆续有要求修改两个产生办法的声音,有的要求增加行政长官选委会名额,也有的要求扩大立法会议席,甚至也有人提出“双普选”的诉求。2011年11月15日,行政长官崔世安在施政报告中表示:“基于2013年第五届立法会选举、2014年行政长官选举的日渐临近,特区政府决定,把处理《澳门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规定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修改问题,作为明年施政的一项重要内容”。随后特区政府启动了相关工作。
2011年11月17日,行政长官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酌定是否需要对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作出解释。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释法”。“释法”明确了“如需修改”的含义和修改两个产生办法应遵循的程序步骤。
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后,2012年1月1日至1月31日,特区政府举办了8场座谈会,并通过多种渠道听取澳门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数意见认为有必要对两个产生办法作出适当修改。2012年2月7日,行政长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报告,认为有必要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对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作出修改,恳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给予确定。
2012年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处理澳门政制发展问题的原则要求和两个“维持不变”的前提,即关于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规定维持不变,关于第三届及以后各届立法会由直接选举的议员、间接选举的议员和委任的议员三部分组成的规定维持不变,在此前提下,可对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作出适当修改。
2012年3月10日至4月23日,特区政府就处理澳门政制发展问题的方案进行了为期45天的公开咨询。在政府收集的16万多份意见书中,支持主流方案的达到80%以上。根据咨询情况,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了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6月5日,立法会全体会议分别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两个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
2012年6月7日,行政长官崔世安签署同意两个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备案。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正案,备案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正案。至此,完成了政制发展宪制层面工作。
随后特区进行了本地选举法律修订工作。2012年8月29日立法会全体会议分别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法案和《修改<行政长官选举法>》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