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澳门居民总收入情况

2014年11月15日 16:22:20 来源: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分享到:

  回归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指引下,坚持和维护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致力完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整体经济复苏和发展。随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本地居民总收入持续增长,特区政府财力大大增强,住户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企业税赋进一步减轻。

  一是受益于经济增长本地居民总收入大幅增加。根据已有数据,2002-2012年,本地居民总收入由547.1亿元(澳门元,下同)增加到3017.2亿元,增长4.5倍,人均本地居民总收入翻了两番多,由12.5万元增长到53万元,根据世界银行排名,2012年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位。同期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5倍,人均GDP增长3.7倍,本地居民总收入基本实现与GDP同步增长。

  二是低税负条件下实现了政府财力的增强。回归初期,特区政府仅有3亿元的财政盈余和24亿元的财政滚存。随着澳门整体经济特别是博彩收益的快速增长,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大幅攀升,公共财政年年保持盈余。1999-2013年,财政收入由169.4亿元增至1759.5亿元,增长9.4倍。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由最初的28.6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161.5亿美元(2014年9月),增长4.6倍。

  澳门实行简单低税制,总体税负水平较低,澳门财政收入主要源于较高的博彩税率和博彩税的大幅增加,1999—2013年,博彩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8.3%上升到76.4%。

  三是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民生福利水平大大提升。广大居民从经济跨越式发展中获益,回归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1999-2013年,人均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从4920元增至12000元,居民存款从842.8亿元上升至4324.3亿元,增长4倍多。根据五年一次的住户收支调查,2012年全澳住户每户家庭月均收入4.1万元,是1998年的近三倍,低收入居民住户数量逐年减少;衡量居民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由1998年的0.43下降到2012年的0.35,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随着政府财力进一步充裕和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澳门的民生福利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领先周边地区,处于世界中上游,具体表现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实现15年免费教育,学有所教基本实现;医疗保障体系明显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房屋建设逐步推进,保障水平有所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养老保障基本覆盖成年澳门居民;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体系日益健全,弱势群体获得全面帮助。仅现金福利方面,就包括:现金分享、医疗券、住宅单位电费补贴、学生津贴、持续进修计划、豁免房屋税和部分印花税、减免职业税和额外退税等政策。1998-2012年,政府各项津贴占住户收入的比重由4.1%增加到9.4%,2012年政府津贴和福利转移带动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38下降到0.35,政府转移收入有效缩小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是低税负制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澳门具有税种少、税率低、税负轻等特点,其中,企业所得税最高只有12%,是全球低税率地区之一。近年来特区政府还实施了减税、免税、退税等政策,第四届特区政府宣布将继续实施税费减免,免收所有营业税、小贩牌照费、街市摊档租金、鲜活食品检疫费、人寿及非人寿保险印花税及银行手续印花税等,预计将使政府一年少收21亿元的税费。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缓解当前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有助于增加企业收入,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

  有研究指出,经济增长无法自动惠及所有人,需要政府确定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则,推动澳人向上流动。2014年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在参选政纲中提出,将研究建立财政盈余分配的长效机制,令民生保障制度有充沛的财政盈余支撑,努力实现财富公平、合理和制度化的分配,改善基层就业收入;同时提出在维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将深化研究为中小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5464127214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