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澳门特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在澳门终审法院大楼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 沈伯韩)
“回归以前,澳门没有自己的司法体系,只是葡萄牙辖下的一个小法区,受到严密控制。今时今日,我们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保障下,建立起符合特区实际情况的独立司法体系。两相对比,成就了然。”澳门特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说。
他是日前在澳门终审法院大楼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发出这番感慨的。岑浩辉介绍说,15年来澳门司法队伍不懈努力,致力于准确解释与适用基本法、坚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增进司法透明、加强司法合作,推动澳门特区的司法体系日趋完善,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信赖和欢迎。
岑浩辉从1999年起受命出任特区终审法院院长,履职至今。“我记得回归前夕,全国人大、特区筹委会、行政长官、特区立法机关做了大量筹建工作。比如,根据基本法和相关决定、办法,构建出独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区域,规定设立包括终审法院在内的三级法院体制;颁布实施新的《司法组织纲要法》和《司法官通则》,以及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司法机关的人员产生、人员管理和财政行政支持。”他说,这些措施很好保证了特区司法体制符合“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原则,真正具有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有了良好的开端,司法体系的有效运作和不断完善成为题中应有之义。“首要的工作就是准确解释与适用基本法,坚决维护‘一国两制’。”岑浩辉说,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对基本法相关条款自行解释,这是基本法赋予澳门司法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15年来,澳门各级法院审理了大量涉及解释和适用基本法条文的案件。“值得一提的有,终审法院合议庭在2004年6月的裁决中指出,国际公约在澳门适用源于基本法规定而非《民法典》条款;在2007年7月的判决中认为,行政长官制定行政法规无需除基本法外的其他法律具体授权。这些案例通过对基本法的正确解释和适用,有效厘清了社会公众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的混乱认知。”
“15年来,我们始终以公正作为司法审判实践的价值追求和司法改革的目标,从而使澳门司法机关赢得了它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岑浩辉说,澳门地域狭窄、人情兴盛,唯有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加强对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公平正义。“我们特别要求司法人员面对变化巨大的社会环境,坚持廉洁自律,抵制各种诱惑、干扰和形形色色、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做到无畏无惧、尽忠职守。”
备受居民关注的司法效率问题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我们通过设立专门法庭、扩充司法队伍、简化诉讼程序,着力提高审判效率。”岑浩辉举例说,目前澳门初级法院设有3个民庭、3个刑庭、1个轻微民事案件法庭、2个刑事起诉法庭,以及劳动法庭、家庭及未成年人法庭,有效实现了案件受理判决的专业化。在人力资源方面,回归之初澳门三级法院共有23名法官和100名司法文员,经过不断培训,目前已有45名法官、234名司法文员。统计显示,过去一个司法年度三级法院共受理19535宗案件,是特区成立第一个司法年度的两倍多。
“回归前,澳门的司法语言是葡萄牙语。可绝大部分当事人并不通晓葡文,这给诉讼带来诸多不便。”岑浩辉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文已经成为澳门司法程序中的主要语言。如今在澳门,当事人接收的法院文书绝大部分是中葡双语表述,法院聘用中葡翻译人数从2000年的14人增至40多人,终审法院、行政法院、初级法院刑事起诉法庭、轻微民事案件法庭已经完全解决了中文使用的问题,初级法院其他法庭中文或中葡文使用率也已达75%。
15年来,澳门各级法院还设立了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的询问处,自2000年3月设立以来年均接待维持在1万人次左右;开设了法院网站,方便涉案当事人和法律界人士掌握各类案件审理的进程;从2013年10月开始,将一些典型案件披露给媒体,加强法律宣传,至今已发布170多篇新闻稿。
“在司法合作方面,我们与内地、香港积极进行磋商,先后签署了4个安排,为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提供制度保障。”岑浩辉介绍说,尤其是与内地签署的3个安排,涵盖了民商事司法合作的各个领域,基本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司法协助法律框架。
“介绍上述成果并非意味着澳门特区司法体系建设的终结,而是标志着澳门司法体系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岑浩辉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在改革管辖权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改革评核制度、加强司法官培训和改善硬件设施等方面继续努力,让澳门的司法体系更好体现公正和效率,更好响应市民诉求和社会变迁。
“我始终认为,澳门回归对于司法领域的最大意义在于结束了两岸四地仍有非华裔法官作为主导的历史,完全实现了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领土实行有效的司法管辖。”访问临近结束时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位52岁的资深司法官语气坚定地说:“我感到肩上担子沉重,但很乐意承担,因为这是澳门人当家做主的体现。”(记者赵博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