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营竹升面起家的老字号小吃店,黄枝记落户澳门已有55年的历史。黄枝记的虾子捞面、鲜虾云吞面等名声在外,数十年来味道保持不变,成为“老澳门”的念想,“新食客”的向往。
1997年黄天从父母手中接手黄枝记时,境况并不如意。店铺所在的澳门老街,往日繁华不再,生意日渐冷清。2000年,黄天不顾亲友反对,在维持老店营业同时,还在澳门店铺租金最高的议事厅前地租下一栋楼开新店。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在这个地方包下整栋楼去做云吞面,是不是疯了!”黄天回忆说,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就是因为看好回归后澳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越是中心的旅游地点,越能够给我的生意带来客流。”
黄天“押宝”成功了。2003年7月,内地多个城市陆续实施居民赴澳门“个人游”,截至今年9月底,内地赴澳“个人游”超过6828万人次。2013年,澳门入境旅客达2932万人次,约为当前本地人口的47倍,较回归之初翻了两番。
如今的黄枝记议事厅前地店,无论中午还是晚上,总是游客爆满,等位的食客聚集在店外的广场上。澳门回归15年来,像黄天这样搭上经济发展快车,实现“小家大梦”的澳门故事,俯拾皆是。
有人愿意在家里挣钱,也有人渴望“北上”发财。尤其是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开始“北上”寻找实现财富梦想的机会。
自2003年10月以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10个补充协议相继签署实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为澳门带来大量商机。
十年前,带着推广澳门美食的美好愿望,十月初五饼家(澳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北上”在广东江门设厂生产。如今,其产品不仅营销全国,更是出口到了海外,遍布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澳门回归15周年,我们希望继续加强在珠三角的投资力度。”刘艺良说,“十月初五”的成功离不开两地的合作,“这是澳门的品牌,也可以说是江门的品牌。”
对于现在的成就,刘艺良并不满足,他下一步的投资目标“锁定”在横琴岛。“我们将在这里主攻文化产业、酒店业以及写字楼产业。”
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位于广东珠海南部珠江入海口外,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与澳门一河之隔,一桥相连,最近处相距约200米,正成为粤澳合作投资的新热土。
2009年8月,中国国务院批复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同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五年多来,两地合作在横琴结出硕果。已建成使用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将为澳门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区将重点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作为园区首个项目,占地0.5平方公里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
据统计,横琴新区目前注册登记澳门投资企业204家,投资总额1695亿澳门元,已供地和签约的澳门项目用地899.45公顷,占横琴建设用地的51.1%;粤澳合作产业园5平方公里用地已达成协议,特区政府推荐33个项目进入产业园,已签约和供地1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39亿元人民币。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工程按计划于2016年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业已完成,澳门轻轨横琴延伸线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已启动。粤澳新通道项目去年11月获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兴建,并将实施新的通关模式。粤澳双方还积极推进珠澳机场合作、口岸建设及通关便利化。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柳智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澳门发展的政策,大大方便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在区域的流动,带动了澳门多元产业的发展。
如今,内地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澳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已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将迎来更加紧密的合作,通过进一步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建设,泛珠三角将形成区域开放新格局。
“内地正处于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代,将为特区未来持续发展提供新机会、增添新动力。”柳智毅说,“澳门将继续把握机遇,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记者 刘欢 刘畅 李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