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2014年12月18日《 人民日报 》(作者 苏宁 江琳)创办于1958年的《澳门日报》是澳门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报纸。创报“元老”、《澳门日报》董事长李成俊虽已届耄耋之年,但谈起《澳门日报》走过的56年历程,特别是澳门回归15年来《澳门日报》的发展,老人精神十足地打开了话匣:“澳门回归给《澳门日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李成俊介绍,回归前,《澳门日报》一般每日出32版。到了2005年,回归6年后,《澳门日报》就增至64个版,翻了一番。如今,《澳门日报》日常版面70个,发行量占到澳门报纸发行量的90%以上。
“《澳门日报》的发展除了与澳门回归后经济连年高速增长有关,还与我们坚持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澳报澳办’有关。《澳门日报》立足澳门,依靠祖国,面向世界。”李成俊说,回归15年来,随着澳门与内地交流的增多,《澳门日报》加大了对内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一般每天都有多个版面报道内地情况。报纸除了在澳门本地发行外,还销至香港、珠海、中山、顺德、广州等珠三角地区。
作为一家爱国爱澳的媒体,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大框架下,《澳门日报》如何把握对特区政府的支持与批评?“无论何时,报纸都应该成为一个制衡的力量。我们对特区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既进行报道,将特区的现状展现给海内外读者;同时也开展批评监督,时进诤言,指出特区政府某些部门工作中的不足。”李成俊说:“可喜的是,媒介的监督不仅没有引起特区政府的反感,行政长官还多次打电话致意,对批评表示理解与欢迎,认为很有必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成俊曾是东江纵队的一名战士。1944年,日军侵华之际,高中刚毕业的李成俊带领10多名澳门同学前往内地参加抗日游击队。“那时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全部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看到祖国大半河山沦陷,我们心情异常悲愤。”
李成俊说,澳门儿女自抗战爆发便积极投身救亡运动,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上半年,文化界的联盟——澳门四届救灾会共派出了11队服务团,到广东开展战地服务,甚至亲上火线与敌人交锋,“这些青年男女有的一去再没能回来。”
“有些人认为我之前在东江纵队抗日,后来回澳门创办《澳门日报》是弃武从文,其实不是。”李成俊解释说,“我参加游击队,主要工作是在机关报《新大众报》担任采编工作,进行抗日宣传,这为我此后创办《澳门日报》打下基础。”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李老并不担心传统纸媒的生存。他说,“报纸要办得成功,需要与时俱进,自上世纪90年代,澳门日报社就创办了《澳门日报》电子版,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一份报纸要想成功,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材实料”。
李成俊介绍,《澳门日报》的内容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同时,还有深度报道、权威新闻评论等纸质媒体的特有“利器”。他对《澳门日报》的未来信心十足:“回归后澳门的发展变化,给《澳门日报》带来更多鲜活生动的好故事,相信随着澳门的进一步发展,好故事会越来越多,《澳门日报》也将继续把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