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时代机遇,澳门青年的湾区“逐梦记”-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紧抓时代机遇,澳门青年的湾区“逐梦记”

发布时间: 2024-12-17 来源: 南方+

  创业热土,筑巢引凤。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来到合作区大展身手,为合作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时星创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智龙就是其中一员。

  从引进澳门品牌手信店“十月初五饼家”入横琴,到开办美妆、美甲、洗发店,再到创立工程、文创、科技等公司,刘智龙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合作区开发的时代机遇,奏响澳门青年在大湾区奋斗的青春旋律。

  近日,粤澳产业发展规则对接创新案例调研组来到时星创富有限公司位于澳门的办公室开展调研,了解澳门青年的湾区“逐梦记”。

  缘起

  澳门青年的横琴创业记

  刘智龙与横琴的故事开始于2014年。

  2014年,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刚刚竣工,园区希望招到一些澳门企业或者品牌进驻。刘智龙回忆:“当时的横琴还是一片荒地,可我依然看好横琴的发展潜力。”为推动自家品牌手信店“十月初五饼家”与园区合作,他说服公司股东,最终以加盟形式让这家澳门老牌手信店开了横琴首店。

  事实证明,刘智龙的眼光和坚持没有错。珠海长隆开业后,接待游客量连创多项纪录,借助客流量,“十月初五饼家”手信店也大获成功。

  这一次的成功增强了刘智龙的创业信心。很快,他在澳门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并把目光继续投放在横琴,在横琴开办了美妆、美甲、洗发店等,正式开启琴澳双城生活。刘智龙告诉调研组,在横琴创业后,不仅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还跳出了曾经的条条框框,形成了一些新思维,开始尝试一些新产业。

  “现在我每周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横琴。”刘智龙说,目前除了“十月初五饼家”手信店,他还在横琴创办了文创、科技公司,通过盲盒玩具的IP塑造、以科技打造智慧社区等形式,书写大湾区创业新故事。“我希望通过持续性地探索,在不同的方向找到自己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目标。”

  逐梦

  从横琴出发通往世界舞台

  “在横琴,从找办公室、注册公司到解决法律、税务问题,都有相应的政府部门来对接。”在横琴扎根后,刘智龙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我们有一个叫‘干饭团’的微信群,里面聚集了200多名在横琴生活或工作的澳门人,也有横琴本地的朋友,有什么需求或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在群里问,大家也都会互相帮忙解决。”刘智龙把这个微信群比喻为一个“微型社区”,在群里大家聊工作,聊生活,偶尔也会组织活动或出来聚餐。小小微信群不仅打破了琴澳两地的物理空间,也拉近了琴澳青年的心距离。

  作为与澳门唇齿相依的开发热土,横琴拥有106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澳门多元发展的机遇和重要平台。今年,合作区实施分线管理政策后,琴澳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动更便捷高效,让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感受到更加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为澳门新产业新业态营造宝贵的发展新空间。

  刘智龙向调研组介绍,澳门青年初到内地创业,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可能是法律和税务的相关问题。“从劳动合同到假期安排、假期补偿等,内地和澳门的很多规则制度都不太一样,这些问题会让我们在创业初期有点手足无措。”刘智龙说,但庆幸的是,横琴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获悉情况后,会给我们提供非常详细的帮助。“横琴是澳门青年进入大湾区很好的起点,可以帮我们去适应和熟悉,再走向更大的空间。”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优渥的创业土壤吸引着一批批澳门青年来此实现梦想。“整个大湾区的配套条件和营商环境实在太方便了。”刘智龙表示,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硬联通”再到政策规则的“软联通”,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通过这里走向世界舞台。

  横琴—澳门—香港—广州,刘智龙的创业梦想从横琴出发,逐步迈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他说,横琴不仅是连接澳门与内地的重要桥梁,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关于未来,刘智龙想做的还有很多。“接下来,我计划在横琴策划相关非遗文化展览、开展普通话教学等,我希望能通过横琴推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