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6岁,我特别激动,旁边的大人们都特别开心。‘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至今仍非常强烈。”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彼时还是孩童的吴家豪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时光荏苒,现在的他已成长为港珠澳大桥博士工作站首名入站博士,亲身经历了“祖国好,澳门会更好”的故事。
那一年,就读于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的容韵琳领唱《七子之歌》,歌声响彻神州大地。如今,同为培正校友的江苑绛在海外打拼多年后,决定回国助力家乡发展,目前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从事高新科技产业。而她的家族,共培养了15位培正子弟,是这所百年学校在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见证者。
正值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12月19日,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家族传承的培正校友、港珠澳大桥建设参与者等多位澳门同胞,聆听他们见证澳门回归后的故事。有受访者说,希望未来邀请更多澳门青年来到内地,实地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找到更多发展的机遇。
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街头处处洋溢着节日喜庆气氛。新华社发
一校融三地
1999年12月20日,伴随着《七子之歌》稚嫩纯真的童声,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时在文艺晚会上领唱此歌的容韵琳,还是一个九岁的小姑娘,正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读书。
“澳门回归祖国那天,我在电视上听到这首歌,窗外传来阵阵烟花声,那种激动难以用言语形容。”澳门培正校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三藩市培正同学会副会长江苑绛说。
而她所在的家族,至今已培养15位“培正人”,在粤港澳三地的培正中学都留下了他们读书的身影。
“粤港澳三地培正中学的发展史是粤港澳三地一家亲的缩影,世界各地的培正同学会也是中国向世界不断开放的证明。”她告诉南都记者。
江苑绛(左一)参加澳门培正中学田径运动会。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培正中学创校于1889年。之后,学校于1933年在香港购地创办培正中学香港分校。1938年1月,为逃避战乱,学校从广州迁至澳门,澳门培正中学由此诞生。
“我来培正读书是因为家族传承。”1979年,江苑绛与她的母亲来到澳门生活,母亲在澳门培正中学教书。上世纪80年代,她进入澳门培正中学读书。
当时培正老师的“沉浸式教学”令她印象深刻。“我的语文老师教我们古诗词时,用粤语带我们朗读,并搭配古乐播放。”江苑绛向南都记者回忆道。
据悉,粤语一直在相当固定的地域、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使用,其声调、音律和中古时代的较为接近,因而朗诵古诗词会比较押韵。
学校历史课堂的“玩中学、学中玩”式教学也给江苑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她仍记得,历史老师在课上带着学生制作古钱币等标本,让中华文明从历史书上跳出来,“从2D变成3D”。
现在,澳门培正中学的学生依然能看到当年学长、学姐制作的标本,校友们还向母校捐赠3D打印机,供学弟、学妹在工作坊里使用。
“这就是传承。”江苑绛感叹道,“我带家族后辈回校参观时,很激动地指着用纸板做的秦始皇马车标本说,这是以前我们做的。”
江苑绛。受访者供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苑绛由此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蓬勃活力。在美国任职化学工程师多年的她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从事高新科技产业,负责其公司“一带一路”相关基建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如今,我在横琴买了房,也会经常和美国的华人朋友们分享祖国的变化。”在江苑绛看来,横琴发展势头猛,新兴产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当地便利政策,以及澳门高校相继落地横琴,更是为年轻人提供许多机会。
桥连大湾区
“那年我6岁,当我看到解放军车队缓缓驶入澳门,我特别激动,旁边的大人们都特别开心。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至今仍非常强烈。”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依法进驻澳门,彼时还是孩童的吴家豪,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吴家豪。受访者供图
“我是一名出生于澳门这片热土,又怀揣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澳门人,也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一员。”他告诉南都记者,“在澳门,我和朋友们在街头巷尾嬉戏玩耍,在学校努力学习,而祖国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人们更有钱了,社会更稳定了,生活更丰富了。”25年来,吴家豪不仅是澳门更新变化的见证者,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参与者。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同年,他开始在澳门攻读博士学位,主修国际旅游管理专业。
“很多澳门青年会选择进入银行、酒店或销售行业。攻读博士期间,在和内地同学的聊天中,我更加了解大湾区的发展情况,当时我就在想,或许我有机会在这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吴家豪说。
2022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设立博士工作站,其中的蓝海豚岛(东人工岛)旅游项目开发,与吴家豪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投去简历,并被录用。
作为港珠澳大桥博士工作站首名入站博士,吴家豪加入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综合开发团队,成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营运发展部主管,协同团队开展大桥旅游、文创开发、品牌运营工作。
他向南都记者介绍道,“在这里,我们团队致力于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不仅要向游客展现这座桥的宏伟壮观,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历史,让游客感受到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厚重底蕴。”
吴家豪所在团队创新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研学项目,吸引国内外人士前来观光体验。他说,团队将大桥工程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通过创意产品,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难度及三地融合等涵义。
工作一年后,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正式向公众开放。“像是我亲手种下一棵树,今天开花结果了;或像是我培养一个孩子,今天孩子要上学了。”开通仪式上,吴家豪非常感动。
粤澳新篇章
随着“大桥游”日趋火热,为更好推动文旅项目开展,澳门青年吴家豪及其同事多次与内地及澳门在旅游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机构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超级工程”旅游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科普议题,促进项目多元发展。
“我的导师曾说,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本书,封面由父母书写,而内容则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填充,书的厚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吴家豪告诉南都记者,“要活在当下,更要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历史意义,作为新一代大桥人,我肩负着讲好大桥故事的责任。”
近日,2024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及港澳进行,吴家豪参与了赛事的筹备工作。“我们就港珠澳大桥的道路勘探、海底隧道空气质量检测以及后勤保障等议题讨论多次。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从珠海情侣路、香港迪士尼乐园,到澳门大桥,如何串联粤港澳赛道,展现三地特色。”
未来,吴家豪及其所在团队正计划组织研学团。“邀请更多澳门青年来到内地,让他们实地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找到更多发展的机遇。”
江苑绛感慨于澳门回归后的变化之大。她说:“澳门从一个曾经以博彩业为主的城市,已经转变为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都市。它的多元文化氛围,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为了我国与葡语系国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澳门大三巴牌坊。新华社发
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合作区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经过三年的磨合运作,合作区体制机制运行基本顺畅、渐入佳境,横琴岛上澳人澳企快速增长、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四新”产业加快发展,一批可知可见可感的标志性成果陆续结成,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在她看来,横琴的科技创新氛围,给澳门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澳门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为横琴注入了新活力。“现在横琴与澳门的深度融合,就像是一对默契十足的搭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