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友义体育会”走进雄安新区的社区为居民带来舞狮表演。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摄
长沙非遗走进香港推广交流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 侯 宇摄
汉服爱好者在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灯景下留影。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摄
一人擎狮头、一人舞狮尾,在高低错落的梅花桩上前后翻腾、上下跳跃,时而轻盈灵动、时而威武霸气……
乙巳新春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近日,在广东珠海伟民广场,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舞狮队与珠海本地舞狮队同台共舞,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
近年来,醒狮、粤剧、英歌舞等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续“出圈”,一系列聚焦非遗的展览、演出等活动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尽展岭南文化的古今风华,更为推动大湾区人文交流、文旅融合注入活力。
感受文化交融魅力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香港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澳门鱼行醉龙节、广州从化猫头狮……独具“岭南味”的非遗项目近年来通过文艺作品和展演等方式为人熟知,成为大湾区的文化名片。
近日,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主办的“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深圳展在深圳举办。展览展出来自大湾区“9+2”城市的337件非遗主题展品,并以丰富的互动活动展现大湾区春节舞龙狮、睇(看)大戏、赏花灯的欢乐场景,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大湾区非遗全貌。
在香港中环街市,长沙非遗走进香港推广交流活动开启了一场“香江”与“湘江”的深情对话。活动中,多位来自长沙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湘绣、面人(长沙面塑)、剪纸(长沙一刀剪)等湖湘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地方戏服、香港中式长衫等两地非遗工艺品和特色文创产品同台展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今年春节假期,澳门多个舞狮队前往广东珠海、河北雄安新区等内地城市参与文化展演,为当地民众带去“湾区年味”。来自河北的非遗手工艺者深入澳门社区,现场展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和“景泰蓝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吸引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澳门非遗涵盖口头传统、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像南音说唱、凉茶制作技艺、舞狮、鱼行醉龙节等非遗极具特色。”澳门特区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黄家伦表示,澳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国际旅游城市,将为非遗“走出去”提供良好的交流展示舞台。
激活文旅“一池春水”
锣鼓一响,英歌舞起!近日,“非遗焕新·英歌潮韵——正月十五元宵节英歌舞展演”在深圳大鹏较场尾滨海度假区举办。在非遗传承人带领下,舞者们手持双“槌”,提腿横跃而动,双手随锣鼓击棒,向市民和游客展现英歌舞“力”与“势”的非遗美学。
来自香港的游客冯女士第一次在现场观赏英歌舞,表演者铿锵有力的动作、气势如虹的阵型令她印象深刻。“现场表演比短视频看到的更加震撼,期待能够到英歌舞的发源地揭阳普宁看一看,近距离感受这项非遗的魅力。”她说。
如今,“非遗游”“文化游”等旅游方式渐成风潮,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跟着非遗去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今年春节,粤港澳三地以首个“非遗年”为契机,充分发掘非遗文化内涵,推出了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活动,激活大湾区文旅市场“一池春水”。
在广州南沙,由大湾区11座城市共同支持举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圈粉”无数。灯会融合了中国春节、传统彩灯两大非遗,邀请1000多名非遗工匠精心打造218组灯景、超过1万盏彩灯,并穿插粤剧、木偶戏等非遗演艺活动,春节假期日均吸引约3万名观众入园“睇灯”。
“湾区非遗不仅体现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也为香港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香港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林振升认为,香港应努力打造“非遗+旅游”的优质品牌,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型非遗市集和工作坊,建立非遗基地及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港深度游览。
携手推动传承创新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依托人文湾区发展建设契机,积极推动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掘、保护、传承、推广与创新。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香港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提出,推广岭南文化特色,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推出“香港非遗月”等,并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澳门特区政府则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为契机,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非遗零距离工作坊”,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事业。
“大湾区非遗项目虽丰富,但各城市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同合作,各自的特色活动和文化内涵未得到系统整合与全面展示。”黄家伦建议,大湾区应整合资源,统一策划组织非遗展示与推广活动。同时设立大湾区非遗创新发展基金,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化创意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更多非遗创意产品和衍生服务。
香港蒲窝青少年中心连年举办非遗传承工作坊等文化活动,其董事蔡德升表示,香港各界对做好非遗传承、推广及教育工作有着普遍共识。他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定期举办非遗活动,以增加公众对非遗的了解与参与度。“现在的年轻一代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相当大的兴趣,期待更多香港青年可以投身保护及推广非遗的工作中。”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