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崔世安:15年成就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 |
“回归1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澳门各界始终将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作为特区发展的最大保障。”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说。[详细] |
澳门民主发展的见证者——访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贺一诚 |
“澳门特区立法会成立以来,享有完整的立法权。这在澳葡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贺一诚说,回归以前,澳门的立法体系相当混乱。葡萄牙派来的总督有权以制定并公布执行法令来行使立法职能,立法会成立后也拥有立法权,形成了“双轨立法”的现象。然而,当时70%以上的法令是由澳督自行制定颁布。[详细] |
|
|
“澳门问题也将按照解决香港问题那样的原则来进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五十年不变等等。”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经过10年不懈努力,澳门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当选并获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崔世安。
“喝了亚婆井的水,忘不掉澳门”,这句澳门民谣流传了几百年。不管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科雷亚和费雷拉,还是在回归后才来到澳门的马蒂亚斯,都把这个中国小城当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地方,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实不只是葡萄牙人,澳门的多元文化、兼容并包就像是甘甜的井水,滋养着安居于此的人们,吸引着喜爱她的人们。
1999年盛夏,与澳门初次相逢,难忘那时你小小的、旧旧的模样。市政厅广场的欧陆风情、葡京赌场的灯红酒绿,有点神秘,有点“异域”,大三巴牌坊的气质透着沧桑;几步之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浓荫覆盖的巷弄、提篮买菜的阿婆、半开的百叶窗,几分安逸、几分温润,正吻合我们的想象。
临近回归十五周年,在位于澳门北区老城的澳门街坊总会,记者遇见了艰姐和小赖。艰姐70岁,身材矮小硬朗,一头白发,热情细心,已经退休了;小赖25岁,黑框眼镜,西服革履,文质彬彬,在一家银行做IT。他们此时共同的身份是街总的义工。
循着悠扬的粤曲,记者走进大龙凤茶楼。正是下午茶时间,上了岁数的食客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圆桌边,有人一边听戏,一边喝茶吃点心,有人看报纸,还有人伏案午睡。唱曲的也是一位长者,伴奏是一台扬琴和一把二胡。戏台边的墙上挂着一面金黄色的锦旗,上写“澳门大龙凤曲艺会”。锦旗上绣着一龙一凤,其状栩栩如生。
丹尼奥的外祖父是葡萄牙人,在这个夜晚同样出现在彩排现场的母亲维多利亚·派瓦出生并定居在澳门,是家族的第一代土生葡人,丹尼奥已是第二代。“我的家族里现在有20人在当年澳门回归时选择了继续在这里生活,占到大部分。”丹尼奥说,“我的父母放不下澳门,是一份情感让他们选择了留下,选择一辈子扎根澳门。”
从1991年至今,伍玉添一直是奋战在一线的警员,从交通警司处到入境事务处,再到机场警务处,他见证了澳门回归这些年治安秩序的巨变,他27岁的儿子伍家乐也在去年正式成为一名澳门警察。
有人说,在澳门待一天觉得是个赌城,待3天觉得是个旅游城市,待一个星期就会爱上它。从2009年起,作为人民日报社澳门分社社长,我在澳门工作生活近4年。我对澳门的爱来自那一栋栋童话般的欧式楼宇,来自花岗石铺就的彩色道路,来自沧桑感的小街窄巷,然而,最爱的,还是澳门的人。
1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前夕,冯钰颖还在学校操场上练习踏步,为当好庆典上的护旗手做最后的冲刺。那时她还不知道,15年后,在澳门繁华地带的写字楼,自己会拥有一家叫做丰诚的咨询公司。创办丰诚以前,她是一家银行的部门主管。高薪、体面、稳定,不出意外,还有机会走到更高的位置。直到看到报纸上的那条标语——“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周一到周五“早八晚九”地上课,周六日学德语,课余参加校内的澳门学生会、舞台工作队活动,闲暇时去内地各地旅游……这是澳门学生林积均在内地的大学生活,他目前在暨南大学读临床医学。
6年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从澳门旅游学院毕业的小叶参加了澳门特区立法会的招聘考试。主导澳门的行政、立法、司法,享受平等、优质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权益,小叶这样的华人终于真正成为自己家乡的主人。
“对澳门人来说,澳门博物馆就像是自家的会客厅。这一时期,澳门市民自发成立文化遗产保育社团,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参与政府政策制定,为留住“老澳门”的风华尽力。
转载自2014年07月18日《人民日报》(作者刘艺良)提到澳门人当家作主,标志性事件很多,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选举——那是澳门第一次以独立代表团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这次选举而补选产生的7位代表,连同之前的5位组成12人的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其非凡的意义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正式代表澳门参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工作,这是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同胞在自己的国家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和切实保障。
转载自2014年06月16日 《人民日报》(作者陈庆明)来到澳门,体悟着文明、亲和、从容,很受触动。于是,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润物无声”,想到一个整体氛围会对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地不可小看,地大不可自大。大事不可看小,小事不可忽视。受人尊敬的高大,不只是躯体,更是灵魂,澳门的道德建设,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转载自2014年07月04日《人民日报》(作者杨允中)澳门很小,但法律定位很高,形象和认受性很高;其实践“一国两制”高成功率迅速彰显,其无与伦比的示范效应备受认同,但探索开拓之路依然漫长,梳理规律、总结经验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今澳门特区,“莲花宝地”名实相符,“一国两制”正在实践中走向更高水平。
转载自2014年06月05日《人民日报》(作者夏策华)澳门自古有“莲花宝地”之别称,莲花是澳门的区花,是澳门的象征。半岛的轮廓也如同一朵莲花。在澳门人眼中,莲花象征圣洁、祥和、善美;花叶并茂,意寓世代绵延、昌盛。如今,经过15年风雨洗礼,“一国两制”这棵常青之树已深植于澳门这块肥沃的土地,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