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增强澳人赴横琴生活、发展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澳门居民到横琴生活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参与合作区建设,吴小丽表示,建议应优先落实《条例》中有关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公共服务配套的相关政策,让澳人切实感受到政策落地带来的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增强他们在横琴生活的获得感。
吴小丽提到,2月8日发布的《条例》及2月24日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令人明显感觉到合作区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横琴的“澳门元素”也日渐丰富,澳门居民、澳门社团、澳资企业的数量都在增多。
多项利好政策和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到横琴生活,但发现不少澳门居民在横琴以居住为主,而工作、就医、子女就学等仍会优先选择澳门,究其原因是横琴目前的生活配套还无法满足澳门居民的需求。
为此,吴小丽在多方面提出建议:
· 就业方面:
应加快发展“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化旅游会展商贸、现代金融)为琴澳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同时,做好对澳门青年在横琴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推动在合作区就业创业的澳门青年同步享受粤澳两地的扶持政策。
· 医疗方面:
应加快琴澳医疗体系对接,创建“琴澳跨境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建立两地医疗卫生机构病历及检查检测结果互认互通机制,打破澳门居民跨境转诊的障碍,鼓励更多澳门居民进入横琴就医。
积极引进澳门医疗资源,做好琴澳医疗保障对接,积极协商探索澳门免费医疗制度和内地医保政策的衔接工作,鼓励开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做到“一险通两城”,让澳门居民跨境就诊和费用结算更为流畅。
· 就学方面: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优质公办学位建设,推动与澳门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在合作区内开办澳门子弟学校、子弟班。
深度对接澳门的学历认证和升学政策,合作区的就读经历视同于在澳门的就读经历,让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也可享受澳门的升学政策。
· 交通方面:
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岛内综合交通系统,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打通横琴口岸到居住区、办公区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单牌车数量的增多,横琴口岸也出现拥堵现象,应进一步优化单牌车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推动“澳车北上”政策与横琴单牌车政策有效衔接,促进单牌车入粤,让更多澳门居民可以经横琴口岸前往广东其他地区。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黄显辉: 跨境法律事宜建议 指定统一适用“准据法”
黄显辉关注合作区法制建设,他认为随着合作区不断发展,两地法律的差异会对在合作区生活的澳门居民和内地居民的民商事关系造成影响,相关的民商事法律问题将会陆续浮现。
他建议研究根据《条例》或其他法律法规以制定一套专门适用于合作区的“冲突规范”,以便就同一跨境法律事宜指定在琴澳统一适用的“准据法”。
为此,在两地民商事规则的衔接过程中,他建议粤澳有关方面利用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对比两地冲突规范之异同,在遵从宪法和基本法的前提下,针对合作区内两地的重点民事法律问题,研究根据“条例”或其他法律法规以制定一套专门适用于合作区的“冲突规范”,以便就同一跨境法律事宜指定在琴澳统一适用的“准据法”,以逐步构建横琴的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的发展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 推进合作区法制建设 以“异”变“利”提升居民福祉
何雪卿认为,合作区是中央丰富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举,两种不同制度的规则如何深度融合并无先例可循。合作区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点在于能否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充分实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在以往实践中,有意在合作区发展的澳门企业,以及在横琴就业居住生活的澳门居民,所面对的一些现实困扰,主要因双方制度和规则的不同而生。
为此,按照《总体方案》有关“强化法治保障”的要求,以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中心,大力推进合作区法制建设成为横琴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期待粤澳两地政府尤其是法务部门能进一步通力合作,紧紧抓住《条例》实施的契机,从立法、执法、法律服务以及普法宣传等各个层面,精心规划,勇于创新,全面推进合作区法制建设,为合作区健康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创建更完备的法制环境。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施家伦:合作区逐步实现与澳门税负趋同
施家伦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合作区成立建设一年多来,经济民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中央赋予合作区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给予合作区工作和生活的澳门居民更大的信心和鼓舞。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开展与合作区税务合作,以税负与澳门趋同为前提,与内地税务局积极沟通,配合落实好相关工作。”
据了解,2022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双15%”税收优惠政策和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实施,累计为合作区企业减免税超过18亿元,为合作区澳门居民减免个人所得税0.3亿元,初步实现与澳门税负趋同。
施家伦认为,合作区税收优惠政策优惠力度大、创新程度高、覆盖面扩大、享受方式便捷,是关系合作区经济民生发展的基础性政策,对合作区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澳门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合作区实际就业的澳门居民逐年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澳门中小企业积极向内地拓展业务,力求多元化发展。
施家伦积极评价横琴税务部门推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对接澳人澳企需求,推动不动产交易等澳门居民高频涉税业务全部“跨境通办”,开展涉澳社保业务“跨境集成办”,让澳门居民、内地赴澳务工人员可在澳门就近办理珠海社保业务;开发“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辅助系统”,让符合退税条件的澳门居民通过手机个人所得税APP实现“一键退税”,琴澳一体化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施家伦表示,随着合作区条例公布实施,合作区进入政策红利爆发期和发展加速期,澳门应该紧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机遇,进一步开拓广阔的发展舞台,加快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何润生: 琴澳政务互联互通十分重要
随着澳门新街坊落成,将有更多澳人进入合作区居住、就业、生活,对此,何润生认为琴澳政务互联互通将相当重要,此外他还关注澳门与内地医疗、交通等的衔接。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马志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马志毅表示,一直以来关注合作区发展,特别是如何为澳门青年、初创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横琴近期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希望进一步收集更多意见为区内发展出谋献策,以优化合作区的营商环境,像“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背景下,货物由一线关进合作区免税,但之后的零售涉流转税、增值税环节希望通过提案倡导构建与澳门趋同的环境。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叶兆佳: 用好中葡经贸服务平台
叶兆佳表示,关注澳门在“一国两制”优势下发挥联通世界作用,协助国家高质量开放同时也有利于澳门进一步发展,他将提出以下提案:
◆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横琴现代金融创新监管机制与法律制度;
◆ 关于横琴作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试点;
◆ 在合作区建立“离岸金融试验区”,在“离岸金融试验区”内设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另外,叶兆佳表示在澳门、合作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澳门要用好“中葡经贸服务平台”。